(一)谦虚谨慎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理性认识基础上的特定心理状态。
谦虚谨慎很早就出现在儒家经典中。《尚书·大禹谟》中已经指出了谦虚的基
本含义:“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这里的满
相对应虚,即骄傲自满容易招致精神或肉体有所损害,而内心谦虚则会获得
好处,这是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中国传统天道观认为,天道虚空,所以天
道能包容万物,天道自然,所以天道能够公正无私。这正如老子所讲的: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而人道应当效仿天道,
做到“虚其心”才能够像天道那样包容万物、公正无私;谨慎一词也是很早
就出现了。在《穀梁传·桓公三年》:“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
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这里的谨慎,就是小心翼翼、严谨细致的
意思。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谦虚和谨慎都从心,与心有关,体现了心的功
能和作用,因此谦虚谨慎后来就合用。如《晋书·张宾载记》:“封濮阳侯,
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
会上用将来党内可能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说明保持谦虚谨慎的必要性。
他提醒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下来
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难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为我们
理解谦虚谨慎,做出了很好的说明。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谦虚谨慎的来
源,源自于个人或组织对外界的认识与主观感受,体现在具体的行为,形成
特定的作风。这种认识是对外物和自身的正确认识,一方面是物质世界存在
的客观性和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性及其内在规律性;另一方面是自身的
有限性和局限性,人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局限性以及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性,决定了人必须小心谨慎、仔细观察、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才能正确认识
现实世界。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造客观世界,从而满足人的生存和生活需要,
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路径与方法。这种方法内化到人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