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
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表明,法治是最可靠、最稳
定的国家治理方式,但法治的模式多种多样,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实行
法治“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实
际情况,认真鉴别,合理吸收,而不能照搬照抄。“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
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
性、保障性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
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这些规律性认识和真理性论
断,极大地丰富和创新了法治原理,指明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
题。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时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如“党大还是
法大”的问题,有的地方政府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问题,政府施政不依法办
事的问题,司法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等。习近平法治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法
治理论出发,站在全局的角度,在理论层面全面回答了这一系列重大现实问
题。在政与法关系方面,习近平指出“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
治,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
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以此强调世界上从不
存在与政治绝缘的法治。在党法关系方面,习近平指出,“党和法的关系是
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
伪命题”,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民与法关系方面,习近
平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强调人民是
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在法与德关系方面,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