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过网络、信件、电话等渠道的,固执选择走访方式反映相关诉求;一个
人可以说明问题的,偏偏三五成群,形成集访;已向相关部门提交诉求的,
又到信访、纪委等其他党政机关重复反映,博取更大关注。如,本市 XX 区
梁某某等人,反映 XXX 问题,2023 年以来多次到市集访。工作人员多次进
行思想疏导和政策解读,讲明集访危害,并告知其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网
络等更加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的方式反映,但收效甚微。梁某某等人依然思
想顽固,每次到市级走访,必集结 5名以上相同诉求人员,给信访稳定工作
造成一定影响。二是“信上不信下”,持续上行。当前信访上行压力依然较
大,以 XXXXX 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为例,2023 年,本市共处理各类信访事项
XXX 件,其中事务部登记 XXX 件、省厅登记 XX 件、市局登记 XX 件,合计
占比达 42.6%。此外,2023 年虽然未发生进京到 XXXX 走访登记,但被提
前获知、妥善化解的进京走访问题达XX 批XX 人次,远超往年同期。上述问
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宏观政策存在弹性空间,地方在落实时标准可能出
现不一致,引发攀比上行;另一方面,信访处理过程长、易反复,信访人迫
切希望通过越级上访等方式规避时间和人力成本,直接获得“最终答案”。
三是“信访不信法”,以访谋利。当前,部分信访人存在信访是法外途径、
通过上访可以突破政策制度底线、谋求个人利益的错误思想,具体表现为重
复信访、越级走访、煽动炒作、串联滋事等形式。如,本市 XX 县张某某,
并无合理诉求,属地政府为化解矛盾,曾为其解决部分生活困难问题。张某
某因此形成思维惯性,每逢 XX、XX 等敏感时段就通过网上串联、煽动其他
涉访人员、炒作敏感话题等方式制造事端,向属地施压,索要好处。
(二)从系统自身工作来看,仍存在许多短板弱项。一是信访办理不规
范。2023 年市级共受理信访复查事项 XX 件次,其中顺利出具信访复查意见
的仅X件次,撤销 XX 件次。被撤销的县级信访答复意见书不同程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