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等“三凶”相比,冠之以“饕餮”之名,并称“四凶”。缙云氏是
“炎帝之苗裔”,其子也应该不是普通的氏族成员。当时,辅佐尧的舜果
断流放了这“四凶”。这个故事说明早在氏族社会晚期,就已经有了反贪
腐的廉洁文化萌芽。
当历史进入夏商周时期,以贪婪无度、荒淫无耻、纵欲暴虐为主要表
现的各种腐败现象屡有出现。面对这些腐败现象,重视廉洁与德政的呼声
绵延不绝。中国自西周起逐渐摆脱了神本政治的束缚,重视人民在国家稳
定中的作用,强调在国家治理中应当贯彻民本的理念,已经有了“政德”
建设的宝贵思想。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思想家在对殷亡周兴等问题的追问
和思考中得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的结论,
认为只有“敬德保民”,才能保持政权。这些具有变革性意义的思想观
念,对我国历史上廉洁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周文疲敝”、“礼崩乐坏”。“《春秋》之中,弑
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昏庸残
暴、贪污受贿、颠倒黑白、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自上而下,不断出现。在
兴亡变幻如走马灯般的形势下,如何保障政权的稳固性,是各国面临的重
大现实问题。宋国国君宋闵公在灾害发生、人民遭受苦难时,首先检讨了
自己的不足。对此,鲁国大夫臧文仲指出:“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
兴也悖(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认为从自己身上寻找不
足,是夏禹、商汤勃然兴盛的重要原因;把罪过推给别人,是夏桀、商纣
快速灭亡的根源之一。臧文仲提出了如何从自我完善出发破解“其兴也悖
(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千古命题。春秋早期政治家管子把“礼义
廉耻”视为“国有四维”,“廉”是其中之一,认为“一维绝则倾,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