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社会治理中的文化维度以守住民心,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在文化意义上“知民情所在”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在这条坚实、宽厚的河床上,中国人形成的生活
方式、创造的精神财富,经过长期积淀和淘洗,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
理念,于春种秋收中成就礼仪之大、在昼耘夜绩中创造服章之美。在一定意
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生活状态的抽象表达,是其
所思所想所愿的历史凝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其重要实践指向是与群众的意愿相结合,在文化层面察民情、晓民愿、
知民忧,提高新闻宣传、文艺创作、文化传承、道德引领等工作质量效能。
文化传统中有百姓的亲情。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政治的重要特征,在现
代国家形态、现代法治体系建立之后仍深刻影响着基层群众的政治理念。脱
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很多案例表明,国家对贫困家庭的帮扶,注重发挥文
化浸润人心、拉近感情、增进认同的作用,如把扶贫车间当作“家庭作
坊”、把帮扶关系看作亲情关系等,更能够获得百姓的心理认同,也往往会
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这提示我们,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以礼敬的态
度,充分挖掘、善于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群众更加满意、更易接受的
方式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实现乡村文化的
繁荣兴盛。
文化传统中有百姓的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鲜明的道德特征,深刻
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
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
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
寡而患不均”,等等。这些思想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既随着时间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