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节欲和坚定理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向来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净,澄其心而神自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胜
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只
有心有所戒,才能保持头脑清醒,只有立志向廉,才能时时刀刃向内,正心
明道。在日常中,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保证信仰坚定纯净、不
染尘埃的内在修为,才能塑造身正行端、廉洁自清的外在品行,才能经受住
各种斗争考验,才能更加清楚地明白“不想腐”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驱动和
自由选择,才能保证始终沿着正道而行,最终实现理想。
二、尽职守廉,执政为民
汉代以察举制作为政府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从儒家思想对人
的要求出发,把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作为从政为官的必备条件之一,“孝
廉”也就成为察举制中最有代表性的科目。“治政廉为首,廉乃政之本。”
国家公职人员不能选寡廉鲜耻、道德败坏之人,否则就要贻害社会,为祸一
方。明代清官年富曾说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在这里不仅有前文所
说的自律自洁的内涵,还要求为官者要有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真伪的能
力。于是,廉洁就被明确为一种职业素养和政治操守,甚至成为社会法则和
价值追求。“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为官从
政的社会精英不仅是国家的治理者,更是社会大众的表率,是践行主流价值
观的楷模。以此而论,清正廉洁既是为官的底线,也是从政的高线,这正是
我们党的一贯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
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廉洁自律是共
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党员干部的廉洁与否直接牵涉群众利益,事关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