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和管理智慧,以提升我们集聚和运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要加快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将人才视为科技
创新的根本动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撑。要秉持开放
包容的国际视野,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优化国际化科研环境,更
好地平衡开放式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关系,吸纳全球创新资源,进一步提
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产业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是培育新型竞争优
势的必由之路。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科技与经济社会的深
度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我国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削弱、出口
贸易成本不断上升的现实挑战,我们必须坚定实施从资源禀赋型比较优势向
核心技术型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变,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
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
地位,在既有优势基础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体
制机制创新,打破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重点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全面提升产业的整体
竞争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3.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如火如荼地
展开,新动能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以知识流动、技术扩散、产业升级
等为引领,以信息、数据、技术等为基础支撑,主要朝着数字经济、生物经
济、共享经济等方向迈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关键在于实现关键性
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并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类脑智能、未来
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
发展,必须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
产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核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