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当然,随着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完善,生产力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有
学者认为,马克思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具有两层含义,其早期著作将生产力当
作“物质要素总和”而将之与生产资料或者生产工具等而视之,后期著作则
更多地接近于“生产能力”的含义,但这并非存在矛盾之处,因为前期著作
中的概念也可视为物质要素在理论上的抽象,后期著作意义更为明确,因而
最终可以将生产力确定为“劳动生产力”的概念。
由此,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属人的本质,将人确立为生产力中的主体因
素,即由人主导现代工业,并进一步将生产力的作用引入到了社会历史领域
的研究中。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一直向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前
进。毛泽东在 1945 年时指出,“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
的生产力……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
力,解放中国人民”432,并在 1956 年继续强调“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进
而,邓小平在 1984 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有清晰的论
述,“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
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
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
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我们的政治路线,
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他更在 1988 年9月振
聋发聩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
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中国
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分别从依靠革命去除压抑生产力发
展的阻力和以科技形成先进生产力的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随
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