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的生态环境,既能造福百姓,又能吸引人才、资本来×创新创业、
投资兴业。当前,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总体不够高。建设生态强市,必须
抓重点补短板,坚持标本兼治奋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紧抓源头管控,把好
产业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动态更新分区管控成
果,完善全域覆盖的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坚持生
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把环评审批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
上马。紧抓结构优化,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
升,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好汽车首位产业生态环境政策和要素
服务保障;以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化、低碳
化改造。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积极支持风能、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
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发展;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
用。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公共
领域用车等新能源化;推动重点园区、大型企业和货运枢纽铁路专用线建
设,发挥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水运航道作用,支持大宗货物运输“公转
铁”“公转水”和多式联运。紧抓精准治理,重点攻坚污染防治。在时点
上,夏季重点协同沪苏浙地区共治臭氧污染,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严防汛
期突发环境事件;秋冬季重点加强交界地区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主动做好
“跨年霾”的科学应对,强化汇水区域“藏污纳垢”治理。在区域上,深入
实施全市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开展淮河流域水质提升行动,加快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加强严格管控类和安全利用类耕地用途管
制。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加强地下水生态环
境保护,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
二、注重保护修复,稳步提高自然生态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