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出入幅度差异、增减平衡状态模型,始终保持一定的编制存量,实现人
员编制使用效率最大化。
(二)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调整频次
将每 3年核定一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调整为一年一核,结合中小学布局
调整、在校生规模变化等情况,按学年动态调整周转编制配备。紧盯学生流
动方向实行编制重点倾斜,对承担教学任务重的中小学适当增核编制,对生
源较少、班额较小的部分学校适当缩减编制,着力化解“大班额”困境。建
立教师流动机制,鼓励教师资源相对丰富学校的老师向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
流动,教师职称职数满额学校的老师向有空额学校流动,改善教师人员结
构。幼儿园通过集团化办学,统筹师资队伍,既有效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
长,又充分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用编需求。
(三)坚持创新管理,有效化解矛盾
进一步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根据城镇化快速发展实际,先后研究批复设
立了X市第五十二中学、X市松石学校等学校,持续推进“教育联盟”和
“名校办分校”等教育共同体建设,有效缓解了上学压力和用编需求。抓好
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薄弱学校改造,组建专兼职督学队伍开展经常性
督导,督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通过标准化
和专业化督导评估,运用分值排名和报告反馈的方法,变换问责方式,既肯
定和鼓励工作卓有成效的学校,也以帮扶的形势督促办学质量偏低的学校及
时整改,最终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坚持人才优先,开辟绿色通道
综合考虑小班额、寄宿制等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师有孕产假、脱产进修、
重大疾病、临时借用等因素,结合编制、教师动态调整和流动,保障了学校
现有学科结构及教师职称晋升通道的稳定,使得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