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非常重视青年在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十分关切把先
进的青年引导到革命斗争中来,赞扬了参加斗争的俄国青年的英勇精神。在
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头几年,他指出,地基业已清除好了,共产主义青年后
辈的任务也就是应当在这块地基上建设共产主义社会,青年的历史使命就是
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始
终秉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奋斗、担当的思想,无论在各个时期,都把党的
事业与青年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奋斗精神。习近
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奋斗思想为理论根基,形成了具有符合青年特征、时
代潮流的新时代青年奋斗观,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青年奋斗思想中国化时代
化。
(二)文化逻辑: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神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形成了深厚
的传统文化底蕴和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这不仅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
青年要奋斗的相关论述提供了思想之源,也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
化强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一,艰苦与奋斗相统一。比如《易经》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论述,启示着我们要保持艰苦奋斗、生生不
息的顽强精神。《孟子·告子下》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之语,张载的“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皆意指
成功少不了艰苦与奋斗,苦难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奋斗过程中又少不了苦
难。其二,立志与奋斗相统一。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认为:“志不
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立志思想和奋
斗精神,既强调了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也提出了立志后要不断发扬奋
斗精神。2018 年5月,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 周年前夕,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