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的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
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融通发展为基本内
涵,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核心标志。对外开放通过人力资源积累、推动技
术进步以及加速专业化分工,推动生产力诸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不断提高
的劳动生产率引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实施对外开放有助于打破生产力发展
的封闭边界,促使国家、企业、个人等多元经济主体进入世界市场体系,并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不同生产主体的专业化分工,促进多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
置。同时,在生产全球化持续加速的过程中,对外开放能够充分发挥科学技
术的流动性优势,通过技术扩散的被动影响与先进技术的主动学习,促进生
产力全要素技术水平的更新发展,推动劳动者的复合型转变、劳动对象的综
合型转变、劳动资料的知识型转变,从而实现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二)拓展资源配置的空间范围,以全球资源配置力提升发展的持续
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指在全球范围内集聚和配置资金、信息、技术、人
才等要素资源的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水
平。从世界现代化规律看,国家发展的经济本质就是持续获取全球资源配置
能力,对外开放的关键作用也在于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
效应,为自身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稳定提供动能支撑。国家间
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使得国际贸易具备可能性与必要性,通过对外开放实现
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各国经济
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化阶段,世界各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
生产要素存在相对差异。通过实施对外开放,能够拓展生产力发展所需的资
源配置范围,引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和短缺资源来补
足相对劣势,从而在世界贸易的发展繁荣中实现自身经济的持续进步。反
之,如果以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人为割裂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互动联系,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