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中层干部均为长期从事基层治理人员,培养“95 后”业务骨干 4名,全
面打造“讲政治、重民生、善治理、作风硬”的干部队伍。
二、正确处理好“减”和“赋”的关系,谋细社会工作的支撑。
把“减”的重点放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上,把
“赋”的重点放在增强治理内生动力上,“减”“赋”协同推动社会工作水
平螺旋上升、整体跃升。一是为“车”减负,变“重车”为“轻车”。坚持
“小切口、实举措、准发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升
基层治理效能,研究制定 10 类40 条121 项工作措施。在“减牌”上靶向施
策,明确挂牌数量及标准。推广应用“报表通”,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
方使用”。成立了镇(街)考核管理工作组,将考核管理部分程序前置化、
日常化,优化平时考核机制。二是为“马”赋能,变“小马”为“壮马”。
成立社会发展治理支持中心,建立政策库、专家库、资源库、需求库、品牌
库“五库清单”,打通社会服务项目对接渠道。深化“微网实格”治理机
制,优化“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专属网格”的“3+1”“微网实
格”治理体系,健全完善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
完善“微网实格”平急转化机制,坚持一手抓安全、一手抓服务,推进专
业、群团、民生服务、社会资源力量进网入格,强化作用发挥。三是为
“车”修道,变“堵路”为“畅路”。聚焦镇街权责利不对等、社区治理矛
盾集中等难点、堵点问题,做实镇(街道)基层治理中枢,持续推动队伍、
资源、数据、服务下沉,探索构建“全程协同、全域统筹、全息研判、全时
响应”的街域治理模式。深化“信托制”治理机制提质扩面,探索“信义
托”等治理场景。聚焦形态优、治理优、服务优、发展优四个维度,打造
“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推动重点村(社区)提质升级。
三、正确处理好“呼”和“应”的关系,谋实社会工作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