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发展才能“实现向对立面的转化”。毛泽东在描述矛盾的普遍性和
绝对性时指出:“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
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在分析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关系时,马
克思与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还产生了将要运用
这种武器的无产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
的。无产阶级由斗争而生,天生就具有斗争性。只有斗争,才能使无产阶级
摆脱压迫,使得整个社会摆脱压迫,才能实现人类解放。在斗争的时间界限
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支持不断的革命,指导人类社会制度的最后形
式——共产主义得到实现为止”。因此,共产党为了远大理想而永远保持斗
争精神,以斗争来克服矛盾与困难,从而实现发展等思想理论,为中国共产
党在实践中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斗争理论作出了思想铺垫。
(二)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是其与生俱来的文化品格。鸦片战争后,
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奔走呼号。从器物、
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各阶级主体开展的救亡运动无一例外走向失败。其重
要原因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以及没有切合中
国国情的先进理论指导。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主义盛行,知识分子广
泛地找寻救国的思想理论。在 300 多种主义中,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性、科
学性、人民性并且已在俄国成功实践的经历,成为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
新选择。毛泽东曾指出,走俄国的道路是“山穷水尽皆走不通的变计”,这
种蕴含彻底斗争性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历史与国情的选择。这种选择决定了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将以彻底的革命斗争来救国救
民,就担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斗争使命。“不
私,而天下自公”。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坚定“为人民谋幸
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中国